试卷星共收录小学、初中、高中试题170940题,优秀作文133553篇,优质范文7650篇,古诗词2861篇,成语31539个,成语故事381篇,名言佳句45549条,职业资格考试试题368017题,试卷星持续保持每日更新最新学历教育试题、职业资格考试试题、优秀作文、优质范文、古诗词、成语、成语故事、名言佳句等。
试卷星共收录小学、初中、高中试题170940题,优秀作文133553篇,优质范文7650篇,古诗词2861篇,成语31539个,成语故事381篇,名言佳句45549条,职业资格考试试题368017题,试卷星持续保持每日更新最新学历教育试题、职业资格考试试题、优秀作文、优质范文、古诗词、成语、成语故事、名言佳句等。
阅读下面两首唐诗,然后回答问题。
吴城览古
陈羽
吴王旧国水烟空,香径无人兰叶红。
春色似怜歌舞地,年年先发馆娃宫。
馆娃宫怀古
皮日休
绮阁飘香下太湖,乱兵侵晓上姑苏。
越王大有堪羞处,只把西施赚得吴。
【注】馆娃宫,故址在今苏州市西南灵岩山上,宫以西施得名。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砚石山建造宫殿以馆西施,吴人谓美女为娃,故曰馆娃。
(1)简要分析“香径无人兰叶红”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。
(2)诗人指责越王“大有堪羞处”的用意是什么?请简要分析。
(3)结合标题,说说两首怀古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。
(1)①“香径无人”承接上文“水烟空”,②“兰叶红”与“香径无人”及“水烟空”构成对比,③“兰叶红”引出后文“年年先发”的感慨。
(2)①立新奇之意:批评勾践只送去一个美女,便赚来一个吴国,表达吴越的兴亡当然不是由西施一个女子来决定的。②运用曲笔:有意造成错觉,明嘲勾践,暗讽夫差,使诗歌委婉含蓄,发人深思,余味不尽。
(3)陈诗扣“览”展开,借景抒情。(或:诗人览吴城、香径、歌舞地、馆娃宫而生发昔盛今衰之感,表达对西施的怜悯之情)。皮诗扣“怀”展开,叙事议论。(或:叙述吴王享乐而越国大兵入境之事,表明吴亡不是由于西施,而是因为统治者荒淫,为西施翻案,立意新奇,不落窠臼)。
(1)首先注意题干中问的是“结构上”的作用,这句话处于诗歌的中间,结构上一般是承上启下,学生需要结合上下句思考其具体的作用。“香径无人”紧承前一句中的“水烟空”;“兰叶红”又引出后文的“年年先发馆娃宫”的感慨。同时,“兰叶红”这一乐事又与“水烟空”“香径无人”的情境构成对比。(2)解答本题,首先应读懂诗句,然后再揣摩诗人的用意。前二句对起,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:一个通宵想了,一个摸黑行军;一遍轻歌曼舞,一边短兵长戟。在鲜明的对比中,蕴藏着对吴王夫差荒淫吴国的不满。三、四句就勾践亡吴一事,批评勾践只送去一个美女,便赚来一个吴国,“大有堪羞”之处,这是很有意思的妙文。属于指桑骂槐型。(3)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,分析的重点是两首诗歌写法的不同点。解答时,可结合标题进行思考。“吴城览古”,一个“览”字,说明诗歌中要借“览”景来抒情,诗中句句写景,在景象的对比中生发昔盛今衰之感。“馆娃宫怀古”,一个“怀”字说明诗句要借事抒情,表达自己的看法。
答案:(1)①“香径无人”承接上文“水烟空”,②“兰叶红”与“香径无人”及“水烟空”构成对比,③“兰叶红”引出后文“年年先发”的感慨。(2)①立新奇之意:批评勾践只送去一个美女,便赚来一个吴国,表达吴越的兴亡当然不是由西施一个女子来决定的。②运用曲笔:有意造成错觉,明嘲勾践,暗讽夫差,使诗歌委婉含蓄,发人深思,余味不尽。(3)陈诗扣“览”展开,借景抒情。(或:诗人览吴城、香径、歌舞地、馆娃宫而生发昔盛今衰之感,表达对西施的怜悯之情)。皮诗扣“怀”展开,叙事议论。(或:叙述吴王享乐而越国大兵入境之事,表明吴亡不是由于西施,而是因为统治者荒淫,为西施翻案,立意新奇,不落窠臼)。
赏析:《馆娃宫怀古》
这是皮日休《馆娃宫怀古五绝》的第一首。馆娃宫以西施得名,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建造的宫殿,故址在今苏州市西南灵岩山上。夫差和西施的故事,见《吴越春秋》和《越绝书》。吴败越后,相传越王采纳大夫文种的建议,把苎萝山“鬻薪”女子西施献于吴王,“吴王大悦”。伍子胥力谏,吴王不听。后越师袭吴,乘胜灭了吴国。此诗是皮日休在苏州任职时,因寻访馆娃宫遗迹而作。
“绮阁飘香下太湖”,这句完全从侧面着笔。它写馆娃宫,仅仅用一个“绮”字状“阁”,用一个“飘”字写“香”,这样,无须勾画服饰、相貌,一个罗縠轻飘、芳香四溢的袅娜倩影,便自在其中了。特别是“下”字很有分量。从“绮阁”里散溢出来的麝熏兰泽,由山上直飘下太湖,那位迷恋声色的吴王如何沉溺其中,不能自拔,以至对越王的复仇行动,连做梦也没有想到,就不言而喻了。
“乱兵侵晓上姑苏”,这句省去越王卧薪尝胆等过程,单写越兵夤夜乘虚潜入这一重要环节。“乱兵”,指吴人眼中原已臣服现又“犯上作乱”的越军。侵晓,即凌晨。吴王志满意得,全无戒备。越军出其不意进袭,直到爬上姑苏台,吴人方才察觉。一夜之间,吴国事实上就亡了。这是何等令人心悸的历史教训啊!
前二句对起,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:一个通宵享乐,一个摸黑行军;一边轻歌曼舞,一边短兵长戟,在鲜明对比中,蕴含着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不满。
然而诗人不去指责吴王,却把矛头指向了越王。
三四句就勾践亡吴一事,批评勾践只送去一个美女,便赚来一个吴国,“大有堪羞”之处,这是很有意思的妙文。吴越兴亡的史实,诸如越王十年生聚,卧薪尝胆;吴王沉湎酒色,杀伍子胥,用太宰嚭,凡此种种,诗人哪得不知。难道吴越的兴亡真就是由西施一个女子来决定的么?显然不是。但写诗忌直贵曲,如果三四句把笔锋直接对准吴王,虽然痛快,未免落套;所以诗人故意运用指桑骂槐的曲笔。他的观点,不是浮在字句的表面,要细味全篇的构思、语气,才会领会诗的意蕴。诗人有意造成错觉,明嘲勾践,暗刺夫差,使全诗荡漾着委婉含蓄的弦外之音,发人深思,给人以有余不尽的情味,从艺术效果说,要比直接指斥高明得多了。
试卷星(https://www.shijuanxing.com/)在线题库-提供最新、最全的试卷、试题资源库。